陈志哲:寄语同学少年

admin2014-08-26290

排资论辈的话,我算是一名老海归了。上个世纪80年代,我就曾经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血液中心留学2年,并在那里完成了“LTC与造血细胞”这项重要的工作。



陈志哲(全国政协委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成后我有机会留在比利时,但还是选择了回国。那个时候,我写了这么一首诗:


飞越海洋 从一个世界到另外一个世界

横跨时空 从东半球到西半球

饱尝留学生活的艰辛

我忍痛承认一个事实 ——

西方比我们发达、富有 ……

但是西方疯狂旋转的社会

并没有使我头脑眩晕

那五光十色的世界灯红酒绿

并没有扰乱我的视线

面临抉择

我告别那并不属于我们的城市

回到清贫却充满生机的大地

因为这是我的母亲——祖国


这些都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后来我又由国家留学基金会两度送往德国慕尼黑大学,进行“白血病骨髓净化”的客座研究,当我翻看《海归梦﹒中国梦》一书时,往事历历如昨,只为我和书中那十二位传主有着共同的经历和梦想。书中最年长的鲍亦和老先生,年纪比我还大;不过其余各位,无论从年龄还是留学经历来说,都算是我的小老弟。我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归国,他们大部分则是在2000年后归国,和我相比,他们可谓是“同学少年”。


他们所走过的路程虽然各异,但是一个共同点就是爱国、拼搏!这也是最能能够引发我共鸣的一点。中国的复兴是一个百年的梦想,梁启超先生在一百多年前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这个梦想的驱动下,无数同学少年出国又归国。出国固然不易,需要个人奋斗;归国却更不易,因为意味着放弃在海外拥有的一切,重新开始奋斗。有此赤子之心,无论年长年轻,皆可谓梁先生笔下之少年了。


从我归国二十几年以来,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经济和科技的飞跃不说,就当年第一次看到西方国家的超市和高速公路,使得我们这些穷酸的海外学子惊叹和震撼的感觉,如今已荡然无存。这也是我感慨颇深的另一点。我深深感到,书中的海归者们,不仅是勇敢的,也是幸运的。在今天,你为祖国付出了一分,祖国就会回报你十分。国家对于知识的重视,对于知识分子的尊重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体现。


这本书中记录的故事大都发生在杭州市余杭区的“海创园”,就在西溪湿地附近,我曾到过那里,风景之美难以言传。更重要的是,余杭区政府为海归梦提供的服务是非常给力的。如在《以梦为剑》一篇中,就可以看到当丁列明研发新药遇到场地和生产资金困难时,是余杭区政府雪中送炭,帮助他解决了问题。


我自己是医生,知道新药研发的困难。国际上研发一种新药,号称要“十年时间、十亿美元”。而丁列明团队当时虽然已经具备了研发和生产靶向药物的能力,但如果缺少这些重要的支持,也极有可能含恨而归。从这个角度来说,不仅仅是“少年强则国强”,还可以加上一句“国强则企业强”。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已经成为海归企业家们坚实的依靠。


我也很欣喜地从书中看到,我们的海归企业家们,在取得成功后,考虑最多的不是如果享受生活,而是来帮助更多的人。他们中的很多人,用组建基金、成立协会等形式,用手中的资源来回馈社会。如丁列明启动了“后续免费用药计划”,向连续服药6个月以上并证明有效的病人赠药;如姚纳新牵头组建了“海邦基金”,成立了杭州市海归创业促进会,甘为人梯,为更年轻的海归创业者们服务。


十二个海归的故事,十二个中国梦的故事,都那样精彩,让我也仿佛感觉到年轻了许多。我们以前对于海归人才、对他们辛勤创业的宣传还不够,这本书就是一个极好的几点。要感谢于天竹女士,编撰了这么一本出色的书;要感谢余杭侨办,书里书外,做了那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更要感谢余杭政府,感谢我们的祖国,为海归们营造了“海创园”这一造梦的舞台。


寄语海归同学少年们:在祖国的土地上,我们的心永远不老,梦永远年轻!


(作者是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事部授予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国务院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